《人生經濟學》作者,台灣經濟學學者吳惠林教授 (圖片提供 博大出版社)


還記得當年在台大上吳惠林教授的經濟學時,捧著原文教科書讀了半天,試卷題目一發下來大家都傻眼了,原來經濟學考題可以是兩天前颱風過境後對菜價上 漲的分 析,或是對政府限制最低工資對勞動市場的影響等如此生活化的考題,而不只是一些生硬的理論與數學模型。殊不知在大家絞盡腦汁振筆急書回答完五花八門的問題 時,吳教授已經不著痕跡的在訓練著我們如何運用這門經世濟人的學問。

從早期的《經濟學的天空》到現在增修版的《人生經濟學》,從交友、婚姻到生兒育女,對吳教授而言,人生的一切,彷彿信手拈來皆文章,都能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條理分明的剖析。令我不禁心生好奇,真實世界中的吳教授,過得又是什麼樣的一種人生?

問起吳教授的求學成長過程,話匣子一開,才發現原來吳教授的文思敏捷、仗義直言,其來有自。從小喜歡爬格子的吳教授,迄今仍完整保存著中學時代的週記,就讀雄中時開始投稿,有時在「雄青」一期就刊登三篇用不同筆名投稿的文章。

他 回憶起曾經寫過「高二真苦」一文,想必是獲得許多學子的共鳴吧,隨後在雄女的校內刊物中居然有人冒名也發表了同一篇文章。當時年輕氣盛的他,語帶嘲諷的又 寫了一篇「劣等的文抄婆」,現在回想起來,頗為後悔實在不夠厚道。儘管小學即以全校第一名畢業,在台大也是書卷獎的常客,人生沒有遇過太多挫折,可是青少 年時期的吳惠林就覺得人生是很苦的,大一時寫過一篇作文「我的煩惱」,害得國文老師用紅字寫了許多眉批開導他。爾後因為陪著年邁多病的母親時常進出醫院, 看過太多的生老病死,更加深他覺得人生無味的想法。

就讀台大經濟系時代的吳惠林,依舊一派名士風範,熱愛寫作,針砭校園社會問題不遺餘力, 文章散見「大學新聞」、「台大法言」,並擔任系刊主編,也因此結識了才貌雙全的系花。當年的吳惠林因為見到女生宿舍僧多粥少,申請還得走後門的陋習,還為 女朋友打抱不平,寫了文章投稿到校刊,不過在那樣的時代,想當然爾這也就成了他極少見的未被刊出的文章之一。

吳教授還透漏了一段秘辛:當年 髮禁尚未解除之前,名士派風格的他,竟也曾騎車經過西門町時,被少年隊攔了下來。有趣的是,對於頭髮長短似乎每個人的認定標準不一,在他之前的年輕人一個 個被「修理」出來之後,裡面的長官竟揮揮手讓吳惠林離開。他為此還寫了篇「剪口逃生後記」發表在「代聯會訊」上,也算是對那段戒嚴時期種種條條框框的不平 之鳴吧!

儘管攻讀的是教人如何擁有快樂的「經濟學」,但對於吳惠林的人生觀似乎並沒有太大的助益,博大出版社的洪月秀主編就笑著說,初識吳教授時,看到的是一個比較悲觀嚴肅,作息規律不變的學究,與後來的風趣開朗真有天壤之別。

這 樣一個鬱鬱寡歡的才子,是什麼樣的機緣使他轉變成字字珠璣的人生頑童呢?這得從他於1998年修習法輪大法說起,當他得到這套宇宙法理後,豁然瞭解了人生 的苦難為何而來,不再以潘朵拉箱(註)自圓其說,被動無奈的接受人生是苦,轉念將修煉者所碰到的一切都視為去掉執著、提高層次的好機會,都是好事。

從 此吳教授不僅揮別了眼疾及腦部缺氧等病痛,更重要的是人生境界就此豁然開朗,法輪大法大道無形至簡至易的法理,讓他更能領略自由經濟的神髓,抓住經濟學以 人為本的中心思想。自此吳教授愉悅的悠遊於人生與學問之中,將經濟學的理論與現實人生及大法法理完美結合,跳脫出常人思維的漩渦,以修煉人更清澈的眼光觀 照世界。有道是「世事洞明皆學問,人情練達即文章」,無怪乎他的作品能直指人心,得到各個領域讀者的共鳴。

您是否正爲人生中的浮浮沉沉而煩惱?那麼《人生經濟學》這本小書,也許正是您尋找解答的小秘方。如果您對於這樣一位經濟學家峰迴路轉的心境更感興趣,那改變吳惠林教授一生的《轉法輪》,絕對是您不可錯過的寶書。

註:潘朵拉箱(Pandora box)
古 希臘神話眾神之王宙斯(Zeus)要處罰人類,於是派遣仙女潘朵拉引誘人類,她手持一個寶箱來到人間,好奇心驅使潘朵拉打開這盒子,誰知即時飛出各式各樣 前所未有的災禍和疾病,並且四處擴散,潘朵拉急忙關閉盒子,只剩下「希望」沒有走出來,於是「希望」就此長埋盒內。從那時起,災禍及疾病日日夜夜、處處為 害人類,讓人受苦。

本文網址: 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9/7/2/n2576725.ht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implelife4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